章海拾珍:上海造币厂制作的首枚大铜章(冲样)

时间:2021年09月06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

章海拾珍:上海造币厂制作的首枚大铜章(冲样)
章海拾珍:上海造币厂制作的首枚大铜章(冲样)
设计雕刻:路盛章、骆行沙
直径55mm
正面;上海造币厂办公大楼俯视图,
背面;四周环有平首尖足布及仿古饰纹,作国礼赠送不到十枚样币,
有紫铜及单面冲样,
市场参考价;紫铜3.5万元,09年上海东方拍卖价
市场参考价; 单面冲样5-8万元
      1979年5月,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到上海造币厂访问的外国客人——日本大藏省造币局代表团由中国造币公司领导陪同来沪,在日方赠送给厂方的礼品中有直径55毫米的《大阪造币局》大铜章和做成挂链的直径30毫米的《大阪造币局》铜章。当时中国造币公司和上海造币厂并无大铜章生产,参考国外的礼品,上海造币厂由现已故的高级工艺美术师骆行沙先生雕塑上海造币厂图案,而中国造币公司图案则由后任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院长的路盛章先生制作,试制直径55毫米的《中国造币公司、上海造币厂》大铜章,作为中国造币公司和上海造币厂赠送外宾的礼品。1979年,上海造币厂内还无大功率压印机,此章由摩擦压力机压制。
        在制作过程中,为大铜章的表面处理曾做过多种试验。同年,工程师严阳生随中国造币公司代表团赴日本大阪造币局考察,从大阪造币局带回一小瓶铜章表面涂料“ニス”。表面刷“ニス”是试验之一,最后大铜章表面决定用黄铜刷上色处理。
        上海东方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2009冬季大型钱币专场拍卖会上,第172号拍品《中国造币公司、上海造币厂》大铜章即是当时早期的试制品之一。应是试验“ニス”的样品。此章在经过最后一道压印后,即用手工刷光正背面图案,经过车边及边缘打印,上“ニス”涂料。由于图案面氧化层刷光上了涂料后有五彩的折光,而加工过的边缘由于涂料保护,在三十年后仍然金光闪闪的品相及“第一款大铜章”的标题,使参拍的铜章爱好者提出了疑问。
        《中国造币公司、上海造币厂》大铜章的长期不为人知是制作量少,并多用作为赠送给外国同行的礼品。但主要是一些著书立说的专家定点划线,以60毫米直径界定为大铜章标准所致。此章是国内早期生产的唯一一枚直径55毫米大铜章,材质为H68黄铜,作为赠送给外宾的礼品,制作数量很少。1979年下半年,刚成规模的纪念币车间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纪念金币的制作。自同年底批量生产了直径60毫米的《香港东南棉纺公司》大铜章后,以后多年大铜章的直径保持在60毫米,而1980年开发《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大铜章后,当时赠送外宾的礼品章也多用比这枚章更大气的长城大铜章。]
(作者:佚名 编辑:shdtz)
文章热词:

上一篇:比特币:是货币还是收藏品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章海拾珍:上海造币厂制作的首枚大铜章(冲样)]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