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6353

查看

0

回复
主题:失蜡法(脱蜡法铸铜)工艺流程 [收藏主题]  
shdtz 当前在线

3091

主题

463

广播

13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管理员

用户积分:3666 分
登录次数:2861 次
注册时间:2012/12/12
最后登录:2024/4/11
shdtz 发表于:2019/9/9 16:47: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失蜡法,或者说脱蜡法铸铜工艺,是本韦努托 • 切利尼(Benvenuto Cellini)[1] 和他的同时代人熟练掌握的技术之一。毫无疑问,把作品铸成金属的时候,在意大利广泛推广使用的是叫做“失蜡法工艺”这种方法,也是把那些有很多繁琐细节和倒扣的形的作品材料转换成铜的最好的方法了。
      也就是说那些作品是有许多零琐局部,虽然与主体还连在一起,但很多悬空或飘出主体体积之外。但是就象大型作品适合用“砂型”铸造工艺一样,是否适合用“失蜡法工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要铸造的作品的构图和处理手法。因为比等大尺寸再大或超大的作品,不太会有很多“砂型”铸造工艺不擅长铸造的倒扣的型以及悬空出来的零碎部件和细节。
     用“失蜡法”铸一个铜像,须给铸造工人提供一个准备铸造的作品的复制石膏像。虽然有些情况下,泥稿在硬度变硬之后也可以直接铸造,但是把泥稿拿给铸铜工人总是有一定风险的。正如你所知,泥稿非常脆弱,很容易损坏,特别是作品有细小脆弱的与主体连接很少的局部的时候。
     只有那些不超过 2 或 3 英尺高和宽的作品,层次和处理手法比较简单的浮雕,有必要节省因为翻制石膏额外的 1 到 3 英镑开支,铸造工人才会有把握直接从泥稿上做砂模。
      不管是泥稿还是石膏,铸造工人会先在作品上刷上一层或二层虫胶,然后翻一个胶模出来(具体的方法在胶模翻制一章里已详细介绍),除非作品是大体积的。然后再在胶模外面做一个石膏套模,用这件模具翻出一件蜡像,蜡像的厚度就是铸成铜的厚度。根据作品尺寸大小的不同,厚度会有所不同,等大人体约为 1/4 英寸厚,或者均匀地再厚一点。
      在蜡像开模之前,铸造工人会往蜡像里面灌注进去用水调成的砖末和石膏的特殊的糊状混合物,成为蜡像的内核砂心。当蜡像开模时,内核砂心起到支撑雕像的作用,而且还防止蜡像受热变形翘曲的可能,因为铸铜的时候天气完全有可能很热。
     当砖末的混合物砂浆凝固之后,蜡像的外面的模具可以打开了,露出里面的蜡像。这时候可能需要雕塑家亲自做某些修补工作。假如是圆雕,在模具合在一起的拼缝的地方,肯定需要修补。
     铸造工人下一步会安排定位销、浇铸管、导气管、蜡棒导管等等(定位销是铁棒或铁杆之类的东西做成,铁棒的粗细和长度是根据作品的尺寸大小而定)。把铁杆从不同的位置穿透蜡像,直到插入内核中,蜡像的外面要留上一小截,以便当蜡像外层表面敷上砖末混合物砂浆时与铁杆紧紧地固定在一起。铁杆的主要用处是固定内核砂芯与外层砂型之间的相对的位置,当蜡融化之后,假如没有这些定位的铁杆,蜡像融化流出去之后,内核砂心极容易移定位置,有可能靠向外模的某一边。那么,铸出的铜像,某些部位可能厚度不够,而另一边的厚度又会太厚。
      浇铸导管是用蜡作的管子,从铸造的主体体积通向伸出来的局部末端(就象伸出来的手臂或手指远端),作用是给融化的金属形成通道,让金属顺利快速灌注到这些细枝末节的局部位置。同时,浇铸导管还有排出气体的一个作用,同样有助于金属流动到形体的细枝末节。
      下面该设置导气管了,他们安置在作品的不同地方,并且长度必须要能够露出包裹蜡像的砂型的外表面。当融化的金属浇进模具里时,模具内的空气可以借助导气管排出来。
     浇铸口是蜡卷成的漏斗,厚度和长度比已经讲到的要长要厚,这样的话,当金属浇铸的时候,形成浇铸的“浇口”。
     当全部蜡管在蜡像上设置好之后,外面的那层砂型可以做了,注意在外层砂型的表面要露出浇铸口和排气管的顶端。
     现在可以让整个模具开始干燥并且凝固结实起来。它会被放在一个坑里,然后在它的周围用耐火砖砌起一个窑,然后用火慢慢焙烤直到蜡融化掉流出去,而且要烤得绝对没有潮气,接着就把砖搬开,在模具的周围填实沙子,这样浇注金属溶液的时候可以很牢固。
     等过了一段时间,模具冷却下来到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由铸造工人判定是否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浇注铜水的操作了。这只能由铸造工人来判断,这需要准确的判断经验。
     熔融的金属现在浇注进蜡溶化后留下的空腔里,其他什么都不用做,只用等着金属冷却下来。如果是大尺寸的作品,可能要花几天的时间。当金属冷却下来之后,铸造工人急切地想看到敲下来外模后的效果如何,这时候的外模经过高温之后已经变的有点软了。时间不长,外模敲下来,铜像的网状的导管、浇铸排气口等等都露出来。这些都可以用锯或凿子一一切下来,如果处理的好一些,会看不出曾经存在的痕迹。
      作品现在可以用稀释的硫酸来清洗,最后用清水清洗一遍。
      可能需要雕塑家亲自用小的凿子对铜像作品作一遍小小的润色,然后,就是铜像的着色问题了。也许雕塑家希望他的作品是自然的铜金属色,就象从模具里出来的颜色,或者希望作品是一种或其他某种特别的铜锈效果。这种铜锈色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弱酸来做出,诸如盐酸,氰化钾[2]以及其他使用的化学物质。
     一件原铜色的铸铜作品,就是从模具中刚出来的那样。通过空气的作用,它的外观效果会愈来愈好。假如你天天用手抚摸雕塑也会有用,手上分泌的油脂也能起到充分的作用。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上海大铜章网 © 2011-2013 版权所有 页面执行0.10938秒 powered by KesionCMS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