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481

查看

0

回复
主题:道家思想的真正创始人——姜子牙 [收藏主题]  
shdtz 当前离线

3091

主题

463

广播

13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管理员

用户积分:3666 分
登录次数:2861 次
注册时间:2012/12/12
最后登录:2024/4/11
shdtz 发表于:2021/8/11 15:17: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当代史学界称春秋时代思想家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然而,试问比老子早500多年的商朝姜太公就是出家修道30年的道士,这作何解释? 《史记》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老子著《老子本义》一书,亦称《道德经》,其中心是讲“道、德”,即伦理道德,亦讲为人之处世哲学。具体内容,即老子的学术思想是:(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人、地、天、道,道法自然。(2)德即仁、义、礼、信;自然、无为、无欲、无身,不争之德。(3)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4)修之身,其德乃真;贵行善,重积德,修“长生久视之道”。(5)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部书后来被东汉张角、张修等创立的道教奉为经典,尊老子为教主,不断加以神化。历代帝王对老子也屡加封号。唐高祖李渊以老子为祖,建庙奉祀。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后加号为“大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祀老子于太清宫,加封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现代著述尊称老子为道家学派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始祖。 古代文化研究,须以科学态度,实事求是。首先,老子“修道德”的学术思想的远古渊源,可以上溯到约公元前四五千年的三皇五帝以至于轩辕黄帝时代。涵谷子在其道教经集《悟性穷原》中说:“历代圣人,无不以道为重也。所以轩辕黄帝求拜七十二师,后遇广成子,得授真传口诀。”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写道:“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这就是说,轩辕黄帝就懂得讲求道德,施行德政,整治军队,治“五行之气”(仁、义、礼、智、信),教化万民,“修身而天下服”。轩辕黄帝的上古道统学术思想,就是老子《道德经》和道家、儒家学术思想的远古渊源。 《史记·五帝本纪》中,司马迁阐述轩辕黄帝的“道”可以归结为六点:(1)“迎日推策”,即依据法则,推策未来。(2)天、地、人、神、鬼,以及万物,皆一体同根,即所谓“道”是本原。(3)宇宙万物纯属阴阳之变,治世要遵循天地变化之法则。(4)祭祀天地神灵,祈求降福祛灾。(5)“五行之气”是生养万物之原。(6)扶教万民,诲度四方,普施利物。轩辕黄帝的“道”统学术思想,为后世的“道家”、“道教”建立了“道学”理论基础,老子的《道德经》源出于此矣。 其次,科学的态度,后世应尊称老子为道家的代表人物。因为道家的代表人物及有著述者,同时还有列子、庄子、杨朱等。事实上,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应是指上古传统文化中儒、道并不分家的道家。后世的道家与道教,虽然推尊老子为教主,实际上,它是综罗了上古与三代的文化思想,统摄周、秦以来的道家、墨家、阴阳家、兵家、杂家、医药、方伎等诸子百家之学,融合成为道教。 第三,比老子早500多年的商朝末年冀州临河(今山西省石楼县)人姜太公,名尚,字子牙,为避商纣王之乱,隐居太行山辽东修道30年。这是有史可证的先期修道事实。尊称较姜太公晚500多年的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始祖,是违背哲学时空观的。 《道学》理论体系是谁创立的? 《宋史·道学传》记载:“道学之名古无是也。三代盛时,天子以是道为政教;大臣百官有司以是道为职业;党庠术序师弟子以是道为讲习;四方百姓日用是道而不知是故,……”“道之大原出於天者,灼然而无疑焉。”……,乃知周“吕公著焉”。“希世而尚友千古博学,力行著《太极图》,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圣人之学不传道不行百世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真。”四海帝王“大要以正心室,欲求贤育材为言务”。“智者若禹之行水”,“进尚德之风浸衰,尤非朝廷之”。“道之不明异端害之也。昔之害近而易知,今之害深而难辨,……”“学之道如何?曰:天地储精得五行之秀者为人其本也,……五性具焉,曰:仁义礼智信,形既生矣。”“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吉凶。” 道之大原出于周吕公尚也,尚其言行是圣人之道,所谓仁义礼智信,是为人之本。一言以蔽之,道学理论体系是姜太公创立的。 姜太公为避商纣王之乱,隐居太行山辽东修道30年,后奉师命,西行周地辅之。周文王拜太公望为师,职封丞相,成为西周建国的名臣。后来他辅佐周武王,讨伐纣王,灭商兴周有功,被封到齐国为王,成为周朝齐国的始祖。周武王分封诸侯以报功臣;姜太公封诸神以妥功鬼而已。姜太公奉命发榜封神,成为中国古代道家文化的开山鼻祖。才使中国道教神仙具体、明朗而系统化了。 此可见,所谓神仙就是古代的英雄人物而矣。明显而被后世人们所忽略的学术思想问题是:《老子》五千余言,讲的是伦理道德,即为人之处世哲学,其学说中的主要内容是“自然、无为、无欲、无身、不争之德”,“修长生久视之道”。而后世称凡修金丹大道者,应以身为本,修心炼性,性命双修;炼金石,成丹药,采木草,服天地之气,欲求长生不死,以为神仙矣。如前所述,当春秋战国期间,向来传统一贯的道学,已演变成各主所见、各立门户的情况,从此独树一帜以学术名家的风气得以开展。在高谈理论的各家学派之外,其专门从事天文、地理、医药、养生等的科学研究者,便在诸子百家以外,与杂家会合,自成流派。但在古代轻视自然科学技术的观念之下,一律受到鄙视,名之谓“方伎之士”。其实,这类方伎之士,便是后世神仙思想的渊源,也就是后来道教中心思想的精粹。此辈以中国原始科学家见称的方伎之士,他们有的从研究宇宙人生问题着手,认为一个人可以用各种修炼方法,修到长生不老而变成神仙,最后进而与天地同休、日月同寿的境界;有的以阴阳五行学说,研究天文,倡海内有九州之说,被人视为迂怪不经;有的主张以方术修炼金石,服之便成为神仙。然而当时流行于南方的玄秘思想,如列子、庄子等人,所提出的神人、真人、仙人的人格升华而成神仙化的学说,实早已受到“方伎之士”神仙思想的影响。但在北方的“方伎之士”道家,比较偏重丹药养生;南方的道家,却以精神超脱、养生适性为主;至于两者合流的神仙方术,实在秦、汉之后,故若推论道家神仙方士的学术,渐次演变为后世道教的雏形,当以周代中叶为合理的肇始时期。 上所述,道学的中心内容和实质是“以身(人)为本,修心炼性,性命双修”。“修心”的传统一贯的道学来源是轩辕黄帝的“五行之气”,教化万民思想。“炼性”起源于远古的原始的自然科学家,称之为“方伎之士”的修炼方法和神仙思想。这就是道家及道教的道学理论的两个来源和两个组成部分。建立道学理论体系和实施封神的所谓“诸神之领袖”是“昭烈武成王”姜太公,其先世封于吕,子孙从其封姓,所以也叫吕尚。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上海大铜章网 © 2011-2013 版权所有 页面执行0.09375秒 powered by KesionCMS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