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2615

查看

0

回复
主题: 金融时报的一个专访 [收藏主题]  
admin 当前离线

170

主题

9

广播

5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管理员

用户积分:111 分
登录次数:487 次
注册时间:2007/3/30
最后登录:2021/11/20
admin 发表于:2013/5/21 17:17: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少些复古 多些创新
——访青年钱币设计师徐云飞
                        发布时间: 2008年02月29日 作者: 刘志良

    在得知上海造币厂青年设计师徐云飞设计的《玫瑰之梦》荣获2007日本国际硬币设计大赛的最高奖——最佳作品奖后,记者与徐云飞取得联系,通过电话对这位年轻设计师进行了专访。

    记者:日本国际硬币设计大赛是一项什么样的赛事?设有哪些奖项?

    徐云飞:日本国际硬币设计大赛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举办,由日本造币局主办,每年都会邀请世界各国钱币企业和艺术家参赛,比赛的题目是参赛者自由选择的,最佳设计奖是该项比赛的最高奖,其他奖项还有佳作奖和优秀奖。这项比赛每年都有十几个国家参赛,有一定的国际参与性。综观之前历年的比赛情况,欧洲选手是比赛主角,基本囊括这项赛事所有的最高奖项,而多数获得最高奖项的又都是公益、人文、历史等大题材,大题材的优势是“大”,容易引起世人的关注。

    记者:据日方公布的资料看,此次比赛有来自14个国家的选手共55套设计方案参赛,请你谈谈这次比赛的情况?

    徐云飞:去年9月底,得知自己作品入围前五名,自己也很高兴,发现离胜利又近了一步。后来从日本造币局的官方网站上了解到比赛的确很激烈,其中入围的有意大利,法国,波兰,尼日利亚等国的作品,设计水平都较高,都很有竞争力,当时自己心里也真没底。至于这件作品的优势,我认为,自己准备得还算充分,考虑得也比较成熟。作品本身具有东方文化的气息,又有现代艺术的气质。浮雕制作时,在设计图稿的基础上有了些发挥,最终效果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

    记者:《玫瑰之梦》是关于爱情的题材,为什么会考虑用这个主题参赛?

    徐云飞:去年8月,我们上海造币厂接到了参赛邀请,领导很重视,我们也积极准备,毕竟走向了国际,代表中国去参赛。这项比赛的题目是自选的,表现形式也是自由的,没有限制,对于参赛的各国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而言相对公平,符合艺术劳动的一般规律。没有了框框,大家都可以用自己最善长的表述方法进行表达。选择这个题目也很偶然,前几年考虑做一个关于爱情题材的大铜章,刚好轮廓设计出来,就遇到了这项比赛任务,于是就送了出去,还获了奖。

    记者:2003年,你还获得了在新加坡举办的中国年生肖币全球设计大赛大奖,两次获得重要的国际钱币比赛的大奖,在国内硬币设计领域首开先河,你有什么样的感想?

    徐云飞:这两次比赛我都印象深刻。2003年新加坡中国年生肖币全球设计大赛可以说是“规定动作”,比赛题目是对方定好的,设计必须要按部就班。比赛获胜后我的方案也被确定为新加坡的第三轮生肖币的正式图稿。2003~2012年间,每年将发行一套共9种规格,钱币背面刻上了我的名字,也是对我们中国钱币设计师的尊重。这次日本的比赛是“自选动作”,题目由各国参赛艺术家自由选择,获得最佳作品奖和佳作奖的作品将在今年的东京国际钱币博览会上展出。我觉得两者不同的是比赛的形式,共同的就是对钱币文化的弘扬。我的运气比较好,赶上了中国钱币事业发展的好时光,参加了两次比赛也都有收获,也要感谢上海造币厂这些年对我的培养,我能够在这里和许多优秀的钱币艺术工作者一起耕耘一起收获,倍感幸运。

    记者:我国钱币艺术近十年来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哪些差距?

    徐云飞:年初,在哈尔滨参加了一次钱币设计者会议,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领导也问了同样的问题,看来这个问题已引起了高层领导的关注。同西方钱币发达国家相比,我以为我们真正的差距主要不是工艺上的,也不是视觉上的。写实能力,模仿能力,国内的钱币艺术家是有较高水平的,可以做得很完美。真正的差距,是设计理念、艺术观念、艺术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上的差距,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改变这个局面。如果我们对钱币设计的关注点,从关注过去,转移到对正在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事物进行关注,多关注些文化本身的东西,如果在艺术上可以轻松一点,走多元文化的钱币艺术之路,钱币设计在形式上会更有意识。先有百花齐放,方会有春色满园。

    记者:在中国现代钱币设计中,如何处理传统和创新之间的关系?

    徐云飞:这两者是根与叶的关系,根深了,叶才会长得更加茂盛。在艺术上先要扎根大地汲取传统营养,才会有新枝、新叶,这就有了新气象。中国的钱币艺术工作者是很幸运的,因为中华几千年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有许多经典的艺术样式。但同时也是有压力的,我们面对经典的样式,如何去突破?许多人面对这些经典艺术经常会信心不足,所以面对前人的遗产多数时候是如实的记录,像一个考古工作者那样记录下来,发现不同就会大吃一惊,不小心也就固步自封了。在钱币艺术领域,面对传统我们多了些复古,少了些创新,多了些再现,少了些表现。我认为,传统的艺术在继承的同时,要用我们自己的理解,对传统的文化进行解读,要在作品里留下一些时代的烙印。

    记者:钱币艺术现在已经被大多数国人了解和接受,并且有着广泛的收藏群体。但是你们钱币设计人员对于外界来说是神秘的,那么你是如何看待钱币艺术和其它艺术门类的关系的?

    徐云飞:在国内,由于体制和观念的问题,钱币艺术工作者都是在相对封闭的状态下进行艺术创作的,长期的修炼使大家也都很耐得住寂寞。由于和外界艺术同行缺乏交流,我们也显得孤独和闭塞,所以总体来说,我们是很“内向”的。在西方许多国家,钱币艺术和其他艺术门类之间有很多交流,钱币艺术家也是很受尊重的,这是他们的传统。许多钱币的设计和雕塑也都是由艺术家直接创作完成,一些钱币艺术家,既从事钱币设计工作,也从事其他门类的艺术活动,相互促进,毕竟艺术是相通的。

    记者:请简单介绍一下你的工作历程和感受。

    徐云飞:我1999年开始从事钱币艺术工作,到现在快10年了,有过一些努力,也有过一点成绩,今天看来也都是昨天的事,但我留下的那些“金属疙瘩”会存在很久,这也是我所敬畏的!因为自己在创作中的每一次疏忽、每一次幼稚都会留下遗憾的纪录。优秀也好,欠缺也罢,由不得自己多说,最后还是用作品说话。希望若干年后回头看它们的时候,会有一点感动,会有一点收获的喜悦。如果可以留下一些好的作品,也算对得起那些收藏和喜爱它们的人。

附件: 来源: 金融时报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上海大铜章网 © 2011-2013 版权所有 页面执行0.10889秒 powered by KesionCMS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