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1155

查看

0

回复
主题:盘点2014年中国邮市(黄兴跃) [收藏主题]  
上铜 当前离线

6363

主题

1569

广播

10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管理员

用户积分:8931 分
登录次数:2544 次
注册时间:2014/3/21
最后登录:2020/4/19
上铜 发表于:2015/1/3 10:09: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旧的一年已然离我们而去,新的一年如期来到我们面前,温故纳新,有必要把过去一年邮市的表现盘点一下,才有把握对新的一年市场走势心中有数。

过去一年邮市总体可以概括为:“全线激活,后势可期”。在2014年的市场行情中,低价版块中的型张、封片、本票基本全部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即便是年未的二个月处于调整之中,也是着实抬升了低价版块的底部。况且年未的调整是市场必须的正常行为,一是因为获利盘的了结,二是因为散户并没有真正进来,不论是现货市场还是电子盘交易,没有散户的广泛参与始终都是没有出路的。

邮票价值的体现,是真正能使民众主动参与接手的过程,主力资金利用电子盘把邮品炒得太高,也是一厢情愿的行为,最终还得散户认可并参与,主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身而退,把实体市场和电子盘分割起来本身就是动机不纯,更谈不上什么二条道跑的车,各走各的。因为电子盘上的炒作截体是邮票钱币磁卡,而不是古玩、玉器、字画或是馒头、油条,不同类别的截体自有自己的价值体现。线上把虎大版炒到一万多元或是数万元,线下才数百元,这脱离价值的邮票截体本身就是短视行为,倘若真是为了吸引人气,合理体现邮票价值,就应该让电子盘吸引更多的散户进来,别有用心的挑剔品相,无非就是单方面的突出电子盘的独断,照文交所这样鸡骨头里挑刺,即便是北京邮票厂直接把刚出厂的票品送来检验,恐怕也得退回80%。

邮票市场周期性的发展规律,带来了文交所邮票钱币交易中心的面世,新生事物的出现和参与,肯定对提升和激活传统的交易形势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在过去的一年中,电子盘对激活现货市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即便在运作期间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随着电子盘逐渐地扩大和参与者的越来越多,文交所在邮币卡的运作形态也会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国家有关职能部门的注意,完善和加强文交所的内部管理,让电子盘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公开公平公正地体现电子盘的运作平台,合理地缩小线上线下的品种差价,才会使电子盘真正发挥邮票股市化的作用,也才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散户进来,群众进来了,邮票价值体现了,不论是主力或是庄家,才会有全身而退的机会,营造一个健康良性发展的电子盘经营平台,才是新的一年和今后长期良性发展道路。

在此轮大行情的运作过程中,是分为前后两个时间段的,2009年至2010年是第一个时间段,在这期间,中前期邮票大幅大涨,纪特票、文革票、编号票、JT票、红军邮、生肖版块等都有了自已的价值体现,即便过去的5年时间,也调整了5年时间,这些邮票仍然达到或超过了1997年大潮的水平,风向标T46金猴牢牢地站在万元一枚的价位上,这是此轮大潮的标志,这是邮票价值的缩影和体现,这是中国集邮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只要有中国文化在,集邮文化就不可能消亡,邮票的价值就不可能永远一钱不值。2014年至2016年应该是此轮大行情的第二个时间段,在2014年这一年中,封片己经上了新的抬阶,打折小型张全部消灭打折,并有新的高度,小本票也不甘示弱,民间传说小本票就有了可喜的涨幅,中国鸟、水乡、小鲤鱼等沉积多年的优秀品种也暗流涌动,昔日的垃圾逐渐浮出了水面,体现这些价值的时刻就在接下来的几年

再过二年,待到低价版块悉数达到和超过九七年大潮时,第四次邮市大行情才会划上句号。此轮大潮时间跨度极长,从1997年到2016年,足足20年时间,也消耗了人生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这20年时光中,邮币卡市场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思索和回味,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邮币卡市场何时才能进入一个健康良性的运行轨道中去,少点暴涨暴跌,多点理性投资,让邮票价值回归正常的运行轨道中吧!

在去年年未的二个月中,互动指数从5300多点回落到4700多点,落差600点左右,从品种上看,所有涨上来的品种都有涉及,这是理性的调整,也是必要的调整,所有的一切,都在为新的一年做铺垫,电子盘是个新生事物,我们要正确对待它,同时我们也期待文交所要从发展的角度完善电子盘的管理,让电子盘真正起到促进市场繁荣和邮票价值回归的作用,让更多更多的散户溶入其中,文交所有收益,投资者有收益,散户也有收益,千万别把文交所与市场割裂开来,没有基础的存在,文交所是走不远的。

新的一年己经来了,我们大家总结过去,把握来年,看清中国邮市发展趋势,只要趋势还在,我们就要把握好,毕竟第四次邮市大行情己经拉开了低价版块全线启动的序幕,接下来的好戏还会继续,大家好好去把握吧!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上海大铜章网 © 2011-2013 版权所有 页面执行0.10547秒 powered by KesionCMS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