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2493

查看

1

回复
主题:为历史留下“东西”——访上海造币公司副总工艺美术师罗永辉 [收藏主题]  
上铜 当前离线

6363

主题

1569

广播

10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管理员

用户积分:8931 分
登录次数:2544 次
注册时间:2014/3/21
最后登录:2020/4/19
上铜 发表于:2014/4/28 10:36: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上海造币 有限公司副总工艺美术师罗永辉说,评价一件艺术品的优劣,往往在于它有没有“东西”。这“东西”是什么?他认为,这“东西”,是能够牵住你灵魂的所在,是 直抵人心的力量;这“东西”,就存在于物的体内。它不是应时变换的标语口号,更不是装腔作势的外在表演,而是用需要被破译的语言,进行着对心的“启发”与 “唤醒”。

  创作有“东西”的作品,是罗永辉每天的“主旋律”。即便是在出差中,他也把工具随时带在身上。对他而言,没有上班下班的概念,也没有节假日的概念,他的灵魂似乎就这么被“东西”占据着。

  “没有最满意的作品,只有最难忘的三件事”

  四十年如一日勤勉工作的罗永辉,称得上作品等身。他设计的一些金银币和章牌作品,如今也被认为是一种“标准”,收藏者和投资者青睐有加。但是,回顾过往,他却说:“没有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只有最难忘的三件事。”

  第一件事当属与奥运的不解之缘。

  罗永辉说,他与奥运有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就开始设计奥运纪念币;雅典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他都在现场;北京奥运会他受聘担任奖牌评审委员会评委,奖牌生产受聘担任奖牌设计制作工作组专家。

  这缘分让他一口气忙活了5年。奥运纪念币设计,奥运币图稿修改,奥运会奖牌设计,奥运会奖牌评审,残奥会奖牌评审,奥运会特许商品设计,奥运币浮雕竞标,奥运币样币竞标,奥运会奖牌生产……扳扳指头,还有许多。回忆起来,历历在目。

   2006年1月11日,北京奥组委面向世界公开征集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方案,并定向邀请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中央美术学院等11家专业机构参与奖牌设计 工作。罗永辉倾情参与其中,只用了短短几个小时,就设计出了名为《圣火》的方案。这样的速度,源于对题材的熟悉,也源于日积月累的对政治题材处理的经验。 但之后不久,罗永辉就接到北京奥组委通知,鉴于他的专业成就和社会影响,中国雕塑学会推荐他担任北京奥组委奖牌评审委员会评委。同时告知,当了评委,就不 能再具体设计奖牌了。但因作品已经完成,《圣火》就以罗永辉学生的名义参加了选拔。应征作品265件中,先选出10个方案做实物,又选出3个方案入终选。 《圣火》名列其中,另外两件是中央美术学院奥运中心集体设计的《佩玉》和《星云》。最终,执委会最终选择了《佩玉》,《圣火》以微弱差距落选。

虽没有成为奖牌方案,但《圣火》里的“东西”依然闪烁着夺目光芒。这个设计用比较少的语言,表现出比较多的内容。且和会徽有一定呼应:一个是中国印,一 个是中国书法的行草方式,自有韵味。“人类向着太阳奔跑,划出一道道起起伏伏的弧线,希腊人将她连向崇尚英雄的奥林匹克赛场;中国人将她融入文字,创造了 美轮美奂的书法。书法笔意写就奥运圣火,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提按顿挫,轻重缓急,如同运动员在赛场拼搏,扣人心弦,荡气回肠。”讲起《圣火》的设计理 念,罗永辉至今颇为动容。

  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创作者自然珍爱有加。但罗永辉的话语间,也掩不住对后来更名为《金镶玉》的《佩玉》设计 的喜爱。“《金镶玉》奖牌采用的材质和形式,在夏季奥运会奖牌史上,前无古人,这也是纯粹的中华民族的元素和符号。中国自古就有‘以玉比人’的传统,这个 设计具中国精神和风格。采用《圣火》是多了一件作品,而采用《金镶玉》却创造了一种形式。”

  在北京奥组委奖牌评审委员会评委中,罗永 辉是唯一一个既懂艺术、又懂技术的专家,在金属艺术的设计和技术加工的交融上,罗永辉的意见帮助了“金镶玉”方案的修改提高和最后确定。评审结束后,他又 受聘担任奥组委奖牌设计制作工作组专家,同时负责上币公司与奥组委和其他相关企业的协调联络,身份很特殊,既要代表奥组委对奖牌负责,又要站在制造方的立 场上与奥组委协调。

  “会不会因为你是评委,奖牌生产自然而然地放在上海造币公司?”对于记者的疑问。他说不会,首先是因为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和上海造币公司这个品牌,是过得硬、可信赖的。但也有关系,毕竟能生产奖牌的企业不止一家。在奥运史上,相当一部分奖牌,并不在国家造币厂制造。

   罗永辉当然深知,能为上海造币公司尽量把奥运奖牌的加工争取过来,也是他的光荣。实际上在评审时,就提到了加工,当时很多评委老师就说,“在永辉那边生 产,他那是国家造币厂啊!”但即便得到认可,也要通过竞标。罗永辉提供的加工参数标准得到了评委们的高度认同,也代表了当时一般企业难以达到的最高标准。 最终,凭借优异的工艺水平和长久以来的历史积淀,上海造币有限公司中标奥运奖牌制作。

  其实,个人和集体,就是这么相互成就,这本来就是普遍规律。

  从奥运奖牌设计、评审、生产,直到颁发,罗永辉是唯一的全程参与者。那一天——2008年,8月18日,为奥运奖牌一个重要的新闻发布会而赶去北京,一直忙碌到凌晨两点多,罗永辉才松了一口气。那一天,也是罗永辉53岁生日。

“一定要知道自己是谁”

  第二件难忘的事,是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套纪念币“建国30周年纪念金币”的主创之一。中国现代贵金属纪念币翻开了崭新历史篇章,罗永辉也站在了中国纪念币设计制作的起跑线上。

  该套纪念币,也曾被人质疑“过于简单”。在罗永辉看来,这套纪念币之所以成为经典,恰恰在于其简洁风格。那时,没有先进工具,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任何一笔都是手工原创,极其不易。

   罗永辉说,非常庆幸的是,该套纪念币设计者们以建筑本身为主题,未加入流行的其它元素。而其中的一些小单元,又使整个设计,有了生活气息,有了生动活泼 的氛围。比如,在天安门城楼上加了灯笼。注入这个传统元素,既象征喜庆,也烘托了气氛。比如,在人民大会堂前增加枝繁叶茂的树木,不仅丰富了画面,也有深 刻寓意,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气象。

  第三件难忘的事,是中国石窟艺术“麦积山”5盎司金币荣获“2006年度世界硬币大赛最佳 金币奖”。这枚2004年春节期间设计的金币,其运用的中心和对称形式,极其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佛是俯视的,飞天是放射的又是向心的,这些形态恰如其 分地表达了佛境和佛理。或许就是浓郁的中国审美风格,打动了评委。

  这些年来,罗永辉一边实践,也一边在思考,在目前钱币设计异彩纷呈却也显杂乱的现状下,如何寻找一条既符合我们自己传统审美,又有主线可寻的更典型、更有代表性的中国 STYLE。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纪念币设计工作结束之后,罗永辉渐渐淡出了金银币设计,给年轻人更多机会与空间,也给自己空间,让自己更多地跳出来,以求对中国 钱币事业有更宏观的观察与思考。罗永辉说:“当年,我们怀着极大勇气闯入了这一个领域,并且取得一定成绩。这些年中国钱币事业异彩纷呈,传统的、现代的、 东方的、西方的、繁琐的、简约的、抽象的、写实的,各种各样的艺术样式不断涌现。”

  在这条路上,罗永辉坦言,自己还没有成熟结论,还在 尝试、寻找与总结;十几年来,逐渐形成和明确了的是“钱币感”的概念和内容。“钱币感”包括两个方面内涵,一个是它的加工方式决定了它的艺术方式,一个是 它管理的方式。很多时候,设计师排斥领导层的干预或者参与,以为影响了艺术创作自由。但如果设计师在文化、政治等方面的综合素质逐步提升,能主动去运用和 要求自己时,才能真正走向创作的成熟。因此,不要简单排斥领导意志,而要善于运用,这对于表现代表国家形象的钱币非常必要。

  尽管在艺术 实践和艺术理论上,取得了诸多建树,罗永辉却一直称自己从来都是不自信的。过去的作品,自己总能找出这样那样的毛病。他也从不办展览,始终秉持“默默耕 耘,不逐名利,低调做人,踏实做事”的原则。他总是强调,“一定要知道自己是谁”;他总告诫同行要戒骄戒躁,“我们的设计师不要小看了自己,因为你很重 要;我们的设计师也不要高看了自己,因为你没什么了不起。并不是我们有多大本事,是这个职业把我们放在这个位置上。我们离成功很近,伸手就可以够到天。所 谓离成功很近,是因为我们得天独厚,而我们的作品一旦被选用,刻着的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感动与震撼中,创作公益艺术作品

   4月7日晚,受邀参加成龙60岁生日晚宴的罗永辉,受野生救援协会委托,赠送其创作的《珍“犀”》定制版作为生日礼物,以表彰成龙长期以来对公益事业的 关注。成龙是保护犀牛形象大使,而罗永辉也于2013年初受野生救援协会邀请出任“野生艺术公益大使”,并创作“野生救援公益艺术章牌”系列作品。

  野生救援协会一直以“明星”宣传动物保护,拒绝动物制品。而作为社会艺术家参与其中,目前,只有罗永辉一人。

  “受邀请时,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罗永辉说,“创作公益题材的作品,非常有意义。它不单单是一件艺术品,它具有更多社会意义。对于一件公益事业,我可以是一个参与者,而不再是一个旁观者,我能通过艺术作品来展现野生救援的意义与现状。”

   “野生救援公益艺术章牌”系列作品共为六枚,主题分别为大象、老虎、犀牛、鲨鱼、海龟、蝠鲼。据罗永辉介绍,已发行的《大象》和《犀牛》,在艺术上既有 延续性,又有差异性。《大象》采用了常规圆形,《犀牛》则选择了异形设计。《大象》的设计无论是表现挤占、掠夺还是吞噬、杀戮,归结到最后,都是指向那颗 “牙”;而《犀牛》则另辟蹊径,犀牛角被挖掉了,犀牛耳是腾空的。而无论是《大象》“不能再简”的理念,还是《犀牛》借助幼鸟来表达情绪,在创作过程中, 罗永辉都是既享受又难过的。“在我整个创作生涯里,这种情绪上的波动是很少出现的,自己被深深感动、被震撼,这种感动的深度远远超过以往创作经历”,罗永 辉说,“这个项目超越了职业范畴的思考,希望能在公益路上走得更远,同时希望融入自己个人心境的系列作品,能唤醒人类,关注野生动物保护”。

  在给新入厂员工培训中,罗永辉说:“我是主张要点个人奋斗精神的,要用心对待每一件作品,要用作品堆厚自己。”用作品说话,为历史留下“东西”,这是罗永辉的不懈追求,这也是艺术家们共有的执著信念。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艺树 当前离线

131

主题

0

广播

0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一星级会员

用户积分:130 分
登录次数:109 次
注册时间:2014/1/21
最后登录:2014/11/25
艺树 发表于:2014/4/28 14:58: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沙发 
罗老师对艺术的执着让人钦佩!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上海大铜章网 © 2011-2013 版权所有 页面执行0.07813秒 powered by KesionCMS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