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1364

查看

1

回复
主题:揭秘古家具价值的决定因素 [收藏主题]  
知香寻源 当前离线

118

主题

19

广播

1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一星级会员

用户积分:118 分
登录次数:6 次
注册时间:2016/7/3
最后登录:2016/8/15
知香寻源 发表于:2016/8/1 11:19: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在众多收藏门类中,家具是最难保存完整的。因为古家具一般都是大件,而且比较笨重。再加上后来的破坏,如侵略者的掠夺与破坏;解放初期的“土改”,普遍将古家具当胜利果实,将完整成套或零星的明清家具分给贫下中农和贫民;除“四旧”时各地将古家具视为封、资、修文物毁掉等。这一系列的破坏使得古家具更加珍贵。一般来说,古家具的价值取决于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材质。在传世的古代家具中,绝大多数都是木材制作的,用其他材料制作的家具毕竟是少数。因此,家具的材种的材质,对确定其价值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收藏木制家具有“一黄二黑三红四白”之说,一黄指黄梨木,主要包括海南产黄花梨与越南产黄花梨两种;二黑指的是紫檀;三红是老红木、鸡翅木、铁力木、花梨木等;四白是指楠木、榉木、樟木、松木等。如果是通体构件均用同一种材种制作的古代家具,确定它在用材方面的价值,还是比较容易的。但在大量的传世品中,经常出现多种材料一起使用的情况,这就加大了鉴定的难度。有的把上等木材贴于一般木材制成的胎骨表面,即“贴皮子”;还有的家具千脆用多种不同木材拼凑而成。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一要看它良材与次材在使用材积上的比例,二要看在家具的主要部位施用良材的情况。一件家具的良材材积,如在50%以上,一般即可以此种良材的名称命名该家具。


第二,年代。年代是指家具的加工日期,不同年代有不同的特征和不同的艺术价值。以今天来讲,就是时尚流行式样,即那个历史时期的官用和民用家具流行何种风格的款式。长期以来,社会上流传着一种片面观点,即认为家具的年代越早,价值就一定越高,其实不然。比如明清家具,清代前期制作的家具,与明代家具在造型风格、结构、做工及用材等各方面相当一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一些家具研究权威,把明代与清代前期制作的家具统称为“明式家具”,在价值的确定上,两者基本上被一视同仁。这说明了古代家具的年代并不是鉴定其价值的唯一标准。


第三,工艺。家具艺术,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造型艺术。造型艺术的优劣,是决定家具价值的重要因素。工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家具的结构与造型;二是家具表面的装饰工艺,如雕刻、镶嵌、打磨等。评价明清家具的造型艺术,在鉴定家、收藏家和学术界中,不仅有较一致的科学标准,而且也已被世人所接受。制作工艺的水平是衡量古代家具价值的又一把尺子,主要可从结构的合理性、榫卯的精密程度、雕刻的功夫等方面去考察。传世的古代家具,大多是优质木材制作,其榫卯的连接一般来说质量较高。鉴定的方法主要可从榫卯的牢固程度和密合程度来看,榫卯相交处的缝隙是否密合,不仅可反映出制作时的操作水平,有时也可反映出制作前对木材干燥处理是否草率。


另外,雕工的好坏,直接影响家具价值的高低。古代家具上的雕刻,一般分为透雕、平面实雕和立体雕三种。鉴赏雕工,首先看形态是否逼真,立体感是否强烈,层次是否分明;再看雕孔是否光滑,有无锉痕,底子是否平整。在评价家具的雕饰时最关键的还是要从整体是否具有动人的质感和传神的韵味来看。


第四,门类。一般来说家具可以分为厅堂家具、书斋家具和卧室家具。除上述这三类以外,还有一类闺房家具值得重视,如“贵妃榻”、鼓桌、鼓凳、香几、琴桌等。


第五,完整性。完整性强调家具全套(厅、房、书斋陈设齐全为一套),还要注意检查每件家具是否有残缺。判定古代家具保存是否良好的原则,主要是看它的结构是否遭到破坏,破坏的程度如何,零部件是否丢损,丢损的数量多少。如果因缺件、折断、豁裂、变形和腐朽,必须更换构件的古代家具就不能保全完整的原物价值。


传世的古代家具中,完好无损的并不多见,大量的是经过修复后的实物。因此,对古代家具修复质量的鉴定,是确定其价值的重要手段。

文章编辑:信昶银艺术品鉴定资料库,转载请说明出处。

了解更多收藏知识:http://www.artxc.cn/ (点击查看更多)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铜 当前离线

6363

主题

1569

广播

10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管理员

用户积分:8931 分
登录次数:2544 次
注册时间:2014/3/21
最后登录:2020/4/19
上铜 发表于:2016/8/4 15:44: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沙发 
知香寻源网友:感谢您对本网的关注,凡与铜章主题无关的帖子均发到理财资讯板块,谢谢配合。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上海大铜章网 © 2011-2013 版权所有 页面执行0.20313秒 powered by KesionCMS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