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1033

查看

0

回复
主题:赚快钱 赚大钱 国人理财都有“病” [收藏主题]  
shdtz 当前离线

3091

主题

463

广播

13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管理员

用户积分:3666 分
登录次数:2861 次
注册时间:2012/12/12
最后登录:2024/4/11
shdtz 发表于:2014/5/30 9:24: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全民理财“骚动”的悲喜路

一句极为撩拨国人之心的“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让国人知道了理财的重要性,而一路上涨的房价以及压在国人头上接踵而至的沉重的养老和育儿费用,又让国人感受到了理财的迫切性。于是乎,一个个原本理财知识近乎为“小白”的男女老少踏上了“骚动”的理财之路,从炒股到投资基金,从囤积黄金到艺术品收藏,凡是大家能够想象得到、能被炒作一番的品种,都被国人拿来大炒特炒,只是这条理财之路真的好走吗?看看我们本期策划的全民理财“骚动”吧。

在10年之前,“理财”这个字眼,似乎和大多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并不搭界。按照那时国人的思维,理财是“土豪”们考虑的事,就普通老百姓手里剩下的那点散碎银子,与其考虑投资理财,还不如把钱存在银行里省心省事。

的确,那时大多数国人手里的积蓄是少得可怜,再加上当时的理财渠道除了存款、买股票和购买国债以外,也没有太多的途径,因此理不理财,对百姓生活的贡献度并不突出。

时光飞逝,中国经济的崛起,国人收入水平的水涨船高,使得原本银行存款额仅在4位数和5位数徘徊的工薪一族,其银行存款额也随之上升到6位数甚至7位数。在国人银行存款额迅猛增加的背景下,一部分先知先觉的人开始考虑如何投资理财,以使自己辛苦挣来的工薪收入能够跑赢物价上涨的脚步,实现自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这部分先知先觉的国人的理财心思,也被时刻关注着中国经济走向和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的国内财经媒体人所知悉,于是乎,央视财经频道提出了一个令所有国人都不得不理的口号,那就是: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当它与贯穿于五千年中华历史文化的国人所梦寐以求的“丁财两旺”相遇时,谁能忍得住?一个个手里刚刚有了点投资理财所需的资金门槛的国人,尽管对理财知识近乎“小白”,理财基础更是空白,也禁不住手头痒痒。但是国人做事有一个基本风格,那就是跟风,即你投资什么东东赚了钱,其它人随之一窝蜂跟上,这让国人的原生态理财有了一个极为新鲜的标签:跟庄。

国人理财的跟庄之风始于股市。2006年,随着股改的深化,中国股市迎来了史上最大的牛市,在沪指从2000点飞跃到6000点的历程中,很多不懂股市投资之道的国人仅仅是凭借着“跟着感觉走”的跟风操作,也赚得盆满钵满。而这些人的股市赚钱之道,迅速被后来眼红别人赚钱而跟进的国人照搬模仿。正是因为国人这种前赴后继的炒作,国内股市的最大牛市得以筑成。

股市跟风炒作成功的理财历程,让一部分国人尝到了投资理财的甜头,他们开始把股市跟风炒作的习惯向其它行业拓展,这一次他们选择了楼市。2008年,借助着国家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的出台,楼市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吸引国人投资理财的平台。随着股市赚钱资金向楼市的迅速转移,股市开始下跌,楼价开始上涨,而楼价的上涨,引来更多国人把资金投向楼市,使得楼市的这一波涨势延续至今。股市和楼市跟风炒作的成功,令国人投资理财的思路大开,很多人不再去借大家伙一起去炒作的东风,而是瞄准更多还未得到投资者光顾的细分行业和细分投资品种,自己坐庄,吸引其它人来参与炒作。在这种背景下,从普洱茶到和田玉,从翡翠到红木家具,从黄金到邮票,从文交所的油画到名不副实的收藏品,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一个个朝思暮想着“赚快钱”、“赚大钱”的国人,就是这样一步步陷入到理财的“骚动”之中。

有趣的是,现今发展得十分红火的移动互联网也为国人理财提供了最为便利的途径,2013年下半年兴起的各种“理财宝”迅速俘获了刚刚踏入职场的“90后”之心,这些新新人类在都市庞大的现实生活压力面前,选择移动互联网理财,作为抗衡生活压力的手段,有的甚至利用信用卡透支资金来买短期理财产品,其理财“骚动”症更胜“60后”、“70后”和“80后”。

从理财知识基本是“小白”到如今“到处逢人说理财”,国人的理财之路仅仅走了10个年头。不过,如今这种全民理财的“骚动”在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国人理财知识和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让我们不得不关注全民理财“骚动”下的理财风险,毕竟央视在推出“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口号同时,也发出了“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的警示。

五花八门的荐股你信吗?

进入全民理财时代,人们的理财意识越来越强。在众多理财产品中,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股票 ,但在股市低迷的情形下,却不知如何选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股票推荐大军蜂拥而至,都说能保证收益,这是真的,还是陷阱?

荐股,顾名思义就是推荐股票。一般具备荐股的人员需要是正规的证券师。发达的网络让荐股方式多种多样,进而引发了荐股骗局。尽管证监会多次明令禁止各种形式的网络荐股诈骗,并且对这种诈骗行为给予了严厉打击。但是,不法者总是利用许多股民投资被套又想尽快挽回损失的心理,不法者绞尽脑汁、变换手法,导致各种荐股骗局不断上演。

股市大盘低迷,大多数股民业绩惨不忍睹,但这并不妨碍出现越来越多的荐股渠道,短信、电话、QQ,等等,而且常常冠以小道消息、独家内幕、分析师成果等形式。如果有人和你说,交纳50 0 0元的会费后,每月的股票收益将有2 0%;交8 0 0 0元的会费,保证收益就变成了3 0%,这时候你是否有点动心?其实,无论用什么样的方式,躲在幕后的操盘人都有不可告人的目的。陷阱多多,所以,别人给你荐股,你还是小心为妙。

1短信“轰炸”

“这些短信荐股是真的吗?如果是假的,为什么还挺准呢?”在一个聚会上,股民李先生向记者提出问题,同时还向记者展示了若干条荐股短信。“他们每天闭市后发短信来,说第二天拉升哪一只股票,第二天果真就升。”

李先生介绍,刚开始的时候,他对此不以为然,但架不住每天收盘后对方的短信“轰炸”。他发现,短信预测结果确实“精准”,所推荐的股票都在次日出现了不错的涨幅。例如,他们推荐过的鲁信创投曾经出现过涨停。

李先生说,他曾好奇地打电话咨询,得到的答复是必须成为他们的会员,与他们同步操作才能获利,否则,次日再介入,只会亏损。而他们所说的入会门槛并不低,动辄几千元,高级一点的会员要上万元的会费。

2电话咨询

和李先生一样,张波也经历过类似的困惑,只不过他的信息来源是电话咨询。“此前我接到一个电话,说他们是××投资公司,想问问我是否在做股票?”得到肯定答复后,这名自称是投资公司经理的人士热情地表示,可以帮张波进行股票的免费咨询。当他将股票说出后,那名投资公司人士开始了分析:一、这只股票买入时机不对;二、这只股票所在行业今年形势不好……结果,10分钟的咨询过后,张波开始后悔买了这只股票。没想到人家话锋一转:“ 我们最近一直在下大力气做某只股票,可以帮你推荐。”

张波起初有些犹豫,但从经理荐股准确程度看,还是挺高的,于是又电话咨询该经理。没想到的是,经理此时已改口跟张波要起了会员费。 “一听要交那么多钱,我马上就打了退堂鼓,害怕是骗人的陷阱。”你瞧,最终又是落到了交钱的话题

3QQ

刚入股市不久的新手齐飞在某财经网站的股吧中看到有荐股QQ群可加入,他想找同道中人学习一下炒股知识,于是马上申请加入了该群。进群后,齐飞发现群里有自称是老师的管理员每天都会在收盘后说,今天又通过一款炒股软件,选中了哪些股票,然后时不时出来推销这款炒股软件。从他们给出的股票来看,都还不错,但群里有人提出要他们贴出交易的截图来,他们始终没有贴出来。只是看到有人询问软件时,就采取私聊的方式,继续推销。

此后,齐飞了解到,不仅仅软件购买需要一万多元,群里的“高手”还提出共同出钱炒股,每月需交纳佣金。“高手”称是为保证资金安全,但这安全吗?齐飞还是果断拒绝了QQ群的各种推销。

4小道消息

除了证券公司每天的大盘分析,丁女士现在总会收到来自多个自称私募或卖炒股软件的公司推荐“金股”的短信。这些“金股”,很多时候都不错,偶尔还会碰到涨停板,让丁女士不由得心痒痒了。丁女士告诉记者,某私募公司每天晚上会发短信给她,告诉她今天给客户推荐了什么股票,要她验证第二天该股的行情 。“比如,前不久我收到短信,他们推荐客户当天在21 . 8元买入了兴蓉投资。没想到,第二天我看到这个股票最高冲到2 3 . 4元,确实涨了不少。”不久之后,丁女士加入,交了一万多块钱的咨询费,但除了一只股票有了25%的盈利以外,其他3只股票至今都被深套着,而她想再找那个孙总,却再也找不到了。

5券商推荐

股民老施入市,基本上也没有赶上过什么好的行情。没能在股市上赚钱,他开始关注券商的荐股,不为别的,就为一个踏实。但在跟着某券商的荐股做了几次之后,老施突然发现,刨去交易费用,自己并没有赚到钱。“明明买入之前还很强势的股票,怎么一买入,就不涨了呢?”券商推荐的股票“寿命太短”,让老施非常疑惑。按理说,券商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完备的数据库和信息获取渠道,难道他们真的经常看走眼?

据业内人士介绍,这就是证券公司的潜规则。券商这么做,有一个肯定的共同点就是,股民的频繁操作,可以让券商赚取更多的佣金。

安全警示

心理上不轻信

不应轻信专家,不迷信涨停股,不要轻易向陌生人泄露自己的电话、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证券密码等信息,不要轻信网站上的各种信息,相信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需识别正规机构

如何分辨或者警惕荐股诈骗?首要的是看是否正规,注意核实真实投资的项目情况。虚假的往往提供的投资项目繁多,且无实质实业投资说明。

要有良好的投资素养

千万不要过于追求投资回报,而忽视回报过程中发生的风险。


“大家都来吃高利贷”的后果

高利贷令人眼红的收益,让人激动到可以忘记它可能就是一个圈套,而不惜铤而走险。它告诉我们的是,参与这场利益的角逐者都要正视自己面临的风险。这是一篇旧文,但是报道的事件却非常典型,很有警醒作用,故特意转载。

鄂尔多斯已经成为中国高利贷崩盘的典型城市。这个曾经“大家都来吃高利贷”的城市,也被人说成是十个人中有九个放贷。结果,拿钱的开发商“跑路”了,高利贷灾难爆发,留下一大批要不到债而躲在家里哭泣的小老百姓。

2012年8月的鄂尔多斯,到处是停工的烂尾楼和焦急的讨债者。

康巴什新区早已成为一座大量房屋无人居住的“鬼城”,老城东胜区也变身为一个充满着钢筋水泥烂尾楼的“怪胎”。

一位当地人说,从上年10月份开始,这些工程就再也没有动过。鄂尔多斯90%以上的家庭都拿出了钱投资房地产,如今,这些钱都变成了尚未完工的钢筋水泥。

2012年的夏天,这座中国最富的城市弥漫着“缺钱”的声音:房地产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四处躲债,在建项目纷纷停工;而通过民间借贷,将财产投入房地产的老百姓,则担心自己是否会血本无归。

“讨债”成了工作

鄂尔多斯尚未完工的住宅项目有多少?鄂尔多斯市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前11个月,全市新开工10 0 5 . 9万平方米住宅,加上前两年的续建项目,共有2225.3万平方米。

一位开发商指着周围的楼房说,8 0%以上的建设项目都已经停了,而这些房子的投资60%以上来自于普通市民。更可怕的是背后的民间高利贷已经让债务翻番了,在这个节点上,所有人都想拿回自己的本息,局面失控了。

位于吉劳庆北街的赛特.铂宫楼盘的售楼处,已经看不到售楼****的身影了。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几天前,销售公司已经撤销了,自己是从其他项目抽调过来,负责后续办理按揭手续的。位于天骄南路和南环路交叉口的维力西大厦,销售部只有一个人在留守。销售经理说,这里是黄金地段,上年这里的商铺都是每平方米一万多元,现在自己也不知道价格,因为没有人买房。

一位房地产项目负责人向记者坦言,大家都很清楚,即使降价,也没有人买,而且还会导致已购房者的不满,所以,鄂尔多斯的房价如同停工的建筑一样停滞了。

据一位楼盘销售人员介绍,鄂尔多斯的购房大多为投资性购房,大部分是本地人购买。

楼盘停售了,开发商也不见了踪影。在天骄南路的几个售楼处,总能看到一些人在闲聊或打牌。一位销售经理告诉记者,他们都是来找开发商要债的。

山西人乔世刚早年在鄂尔多斯做生意,攒下了一笔钱。两年前,乔世刚向内蒙古腾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入了六七百万元,其中一部分是借亲戚的,一部分是自己的。

在过去一年多的追债生涯中,乔世刚只要回了3000元。

腾图集团门口聚集了三四十位讨债者,他们都是普通的市民,也是腾图集团的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少则十几万元,多则上千万元。

据一位当地开发商介绍,在鄂尔多斯,类似腾图集团这样涉及房地产业务的注册公司大约有四五百家,经营的不仅有房地产,还涉及到煤炭、餐饮、酒店等其他领域。

乔世刚说,从上年六七月份到如今,追债已经成了他们的“工作”。除了要账,未来一年,没有任何规划。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上海大铜章网 © 2011-2013 版权所有 页面执行0.14063秒 powered by KesionCMS 9.0